Smoke Test
- 概述
- 分类
- 应用
- 意义
概述
冒烟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种针对软件版本包的快速基本功能验证策略,是对软件基本功能进行确认验证的手段,并非对软件版本包的深入测试。冒烟测试也是针对软件版本包进行详细测试之前的预测试,执行冒烟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快速验证软件基本功能是否有缺陷。如果冒烟测试的测试例不能通过,则不必做进一步的测试。进行冒烟测试之前需要确定冒烟测试的用例集,对用例集要求覆盖软件的基本功能。这种版本包出包之后的验证方法通常称为软件版本包的门槛用例验证。
冒烟测试属于HLT(highleveltest)测试,HLT通常指SDV(系统设计验证)/SIT(系统集成测试)/SVT(系统验证测试)等测试活动。HLT是站在系统的角度对整个版本进行测试,测试对象是一个完整的产品而不是产品内部的模块,常见的HLT测试包括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冒烟测试可以手动执行,也可以自动化执行。稳定的系统适合自动化冒烟测试,集成过程中的系统适合手工冒烟测试,因为冒烟测试内容在动态变化,变化中的自动化脚本维护工作量比较大。
冒烟测试(smoke testing),据说是微软起的名字。在《微软项目求生法则》一书第14章“构建过程”关于冒烟测试,就是开发人员在个人版本的软件上执行的冒烟测试项目,确定新的程序代码不出故障。冒烟测试的名称可以理解为该种测试耗时短,仅用一袋烟功夫足够了。也有人认为是形象地类比新电路板基本功能检查。任何新电路板焊好后,先通电检查,如果存在设计缺陷,电路板可能会短路,板子冒烟了。
分类
冒烟测试的对象是每一个新编译的需要正式测试的软件版本。通过冒烟测试,在软件代码正式编译并交付测试之前,先尽量消除其表面的错误,减少后期测试的负担。冒烟测试的执行者是版本编译人员。因此可以说,冒烟测试是预测试。在实际的软件测试工作中,冒烟测试在软件研发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形成集成测试版本以前:验证各个单元能够成功执行,并保证测试版本能够顺利集成;
2)形成集成测试版本:以保证新的或者更改过的代码不破坏集成版本的完成性和稳定性;
3)后期预测试缺陷的修正:针对每个缺陷所做的缺陷修正都要先在干净的链接环境中进行冒烟测试,测试通过后才能更新相关软件版本。
应用
冒烟测试的对象是每一个新编译的需要正式测试的软件版本,目的是确认软件基本功能正常,可以进行后续的正式测试工作。冒烟测试的执行者是版本编译人员。
在一般软件公司,软件在编写过程中,内部需要编译多个版本(Builds),但是只有有限的几个版本需要执行正式测试(根据项目开发计划),这些需要执行的中间测试版本,在刚刚编译出来后,软件编译人员需要进行基本性能确认测试,例如是否可以正确安装/卸载,主要功能是否实现,是否存在严重死机或数据严重丢失等Bug。如果通过了该测试,则可以根据正式测试文档进行正式测试。否则,就需要重新编译版本,再次执行版本可接收确认测试,直到成功。
意义
冒烟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所占有的时间比例较低,同时具有注重通过性轻细节的特点,因此经常被开发、测试人员所忽视。事实上,冒烟测试是软件测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一个好的冒烟测试过程,对于软件测试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冒烟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总体检验。
通过冒烟测试,能够快速确认软件是否具备测试准入条件,避免出现正式测试阶段全面开展后甚至到测试中后期才才发现阻塞型缺陷等严重影响测试进度浪费人力物力的情况。
(2)冒烟测试是测试人员对测试流程的熟悉。
通过冒烟测试,测试人员可以迅速熟悉测试总体流程,这一方面有助于测试人员准确制定测试时间计划,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测试人员提前做好相关设备、数据的准备,为正式测试的开展奠定基础。